《新黄金城集团1701vip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刊载我院教师胡翼鹏的《关系社会学:迈向国际化的中国话语》一文。
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学处于世界社会学场域的边陲,在国际社会学竞进中近乎失语。在步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学主要有如下三个实践特点:本土化继续推进、主体性逐渐凸显、国际化已经启动。继续本土化、强调主体性和迈向国际化,三者并行不悖且相互帮衬。本土化并不只是化用域外理论,而是内在包含着一般化、国际化的雄心抱负,即在借鉴转化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建构生成以本土经验为核心的普适性理论与方法,不仅能够诠释中国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而且能够解析世界其它地区类似现象和问题。
在社会学立足本土又面向国际的探索过程中,关系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因与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等理论结合起来,成为国外学者探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切入点,也是中国社会学人持续关注的前沿话题。边燕杰在此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关系社会学,初步生成了一套解析关系主义现象的专门话语,既富含本土文化特质又具有跨文化表达潜质,在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社会学的中国话语走向世界的探索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继续本土化并塑造主体性的同时迈向国际化,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实践方向和历史任务。关系社会学忠实践行了这一学科建设要求。关系社会学在应用西方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其部分理论命题和测量方法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再造。通过对接域外概念与本土事实、揭示本土概念的跨文化内涵、创制新的概念工具和命题术语,关系社会学不仅初步建构起解析关系主义现象的专业概念和话语体系,增强了西方概念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匹配程度和解释力度,而且有力推动了本土概念与西方理论框架的交互建构,增进了本土话语进入世界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知识条件和实践能力。
文章认为,关系社会学既为中西学人共同关注的关系议题搭建了交流平台,也给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场域中获取话语权创造了新机遇。关系社会学不仅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实践方向遥相呼应,而且与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建设任务不谋而合,是社会学学科自主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深入推动社会学中国化、本土化进程的同时,为社会学的中国话语迈向国际化开启了破冰之旅。